京东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42.74%。从大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正在改变,他们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品质化。春节期间生鲜销售额同比增长最快的品类是禽肉蛋品、冷冻食品、海鲜水产。
在生鲜消费中,作为销量冠军的冷冻食品备受消费者喜爱,其中火锅食材、汤圆、水饺都是销量较好的商品。足以证明,速冻食品其便捷性已经成为消费者主力食材。
速冻食品销量提升的另一个原因得益于电商带来的节日期间便利的消费途径,春节期间,即便线下生鲜超市和菜市场缩短营业时间,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随时购买所需食材。
在速冻食品消费群体中,女性占比高达55%。在消费年龄中,速冻食品主要消费者为70后,而他们则是春节期间的“掌勺人”。从地域上来看,购买生鲜较多地区的城市为,上海、北京、天津、辽宁、江苏。南方偏爱汤圆,北方更喜欢速冻水饺。而水产海鲜类则是所有城市消费者的最爱。
其实,春节期间消费最多的就是速冻水饺,除了三全、思念、湾仔码头等一二线品牌之外,区域品牌也受到消费者喜爱,尤其钟情于本地特色品牌。而馅料中,韭菜、白菜、猪肉等传统口味依旧受欢迎,年轻消费者偏爱个性口味。与此同时,在即将到来的元宵节,汤圆将再度迎来消费旺季。
与速冻米面食品行业相比,速冻调理肉制品行业区域性特征明显。从春节消费大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速冻食品正成为家庭消费的主力军。70后偏爱品牌,90后偏爱口感,在价格上,高端食品成为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的首选产品。而在三四线城市及乡村地区,性价比依旧是消费者的首选。在他们眼中,大规格,低价格是他们眼中的实惠产品。
销售渠道的创新,让速冻食品渗透的更深。除了传统渠道之外,电商和新零售成为速冻食品另一个销售渠道,社区生鲜店、社区团购、连锁便利店、自动售货机、电商平台等让速冻食品能够辐射一二线城市,覆盖三四五线城市。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速冻食品市场潜力巨大,且消费渠道已经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
近几年来,消费者对速冻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一方面,现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且烹饪环节多而复杂,导致年轻人下厨时间较少,意愿也不强烈。外卖虽然越来越便捷、普遍,但常被曝出各种健康、卫生问题。而速冻食品既满足了容易烹饪、食材营养的要求,又顺应了年轻人懒、宅的心理。
另一方面,速冻食物不添加防腐剂,依靠低温来保鲜保质,符合人们追求健康、卫生的消费观念,因而在家庭餐桌上愈加常见。
据数据显示,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828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2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5%。未来,速冻面米制品、速冻火锅料制品市场规模将维持稳定增长,促使中国速冻食品行业整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19年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467亿元。
从消费来看,中国速冻食品的消费正逐渐从以往的季节性消费,向日常消费转变;目前90%以上仍集中在家庭消费,餐饮业消费不足5%,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微小趋势反映出市场大变化。速冻食品销售的季节性正在逐渐淡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化、生活节奏的加快,速冻食品将日趋告别节日性消费,走向日常消费。由此,一个不争的事实呈现,即速冻食品季节性消费趋势将逐渐减弱。
目前在中国,速冻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是商超和大卖场。就速冻食品的消费占比来看,90%以上集中在家庭消费,餐饮业消费不足5%。而在发达国家,速冻食品在餐饮消费中占比60%以上,其中日本更是高达70%。
随着速冻食品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依附于零售终端的销售模式,已难以满足速冻食品企业的快速发展,加大对餐饮渠道的开发力度,将是业内各企业的迫切之选。
速冻食品进餐饮渠道,除了传统的火锅店、饺子店,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还先后打入了关东煮、麻辣香锅、麻辣烫等餐饮业态,一些速冻面条制品还进入了焖面店、粥铺。
借此契机,速冻食品在外卖餐饮中需求快速增长,特别在麻辣烫、烧烤、冒菜、速食便当等餐饮形态中使用广泛。
此外,中国速冻食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大型速冻食品企业纷纷设立了各类技术研发机构,并与知名院校开展科研合作,比如安井食品就与江南大学等高校保持长期合作开发关系。
此外,部分企业还自行研发冷库、冷藏车,助力速冻食品向县城、乡镇市场下沉。未来速冻食品企业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将引领市场的良性发展。
本平台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无意中侵犯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平台将在规定时间内添加署名或者给予删除。
来源: 新食材
关注我微信号:普罗星淀粉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